明朝“国本之争”是何事件, 万历皇帝不理朝政与
作者:宋佳,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,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
明神宗的长子朱常洛原为他与宫女王氏在偶然之下所生的,明神宗因为朱常洛为宫女所生,所以不喜欢他。明神宗最宠爱郑氏,后郑氏生子朱常洵,明神宗逐渐萌生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想法,由此拉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国本之争。
万历十四年(1586年),内阁首辅申时行首言立国本一事,之后言官们纷纷上书请求册立。他们的上陈理由主要是以下三点: 第一,援引有嫡立嫡、无嫡立长的传统立储法度,要求神宗册立庶长子常洛为皇太子。第二,神宗曾向群臣明示诸皇子长幼有序,言官们要求皇帝履行诺言。第三,皇室举动关乎风化,天下从之,如果改变此顺序,容易造成百姓内心的动荡不安,从对民间社会影响的角度来规劝皇帝立常洛为太子。
立储之事,纷争不断,持续时间长,后在李太后的干预下,明神宗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让步,立朱常洛为太子,国本之争以士大夫的胜利而告终结。
表面上看,士大夫群体百般努力,旨在要求神宗早日册立朱常洛为太子。但更深的含义在于,士大夫群体由争“国本”表达出限制皇权专制极端化的意向。万历朝“国本之争”的本质在于,君臣双方就皇权是否应当受到限制这一问题存在分歧,士大夫群体反复强调某些政治传统相对于皇帝个人意愿而言,更具有权威性。
在国本之争初起时,申时行、王锡爵都对其走势有过相当积极的估量。然而神宗屡屡拒谏,廷杖、贬黜与留中奏疏的方式压制舆论,不过这更加激起了士大夫继续谏诤的责任感。透过国本之争,可以看到士大夫政治之张扬,他们主张君主的个人意愿要受到限制,国家政治应该取决于公论,这是一种积极的政治现象,但同时也反映出隐藏于其后的一系列问题。首先是君臣关系的恶化,到了万历后朝,神宗不理朝政的局面与国本之争是有一定关联性的。其次,内阁制度趋向末路,张居正死后,阁臣的行事作风趋于谨慎,周旋于皇帝与百官之间,进退维谷。第三,国本之争客观上撕裂了士大夫群体,党争渐渐成势。
参考文献:
1.李佳:《君臣冲突与晚明士大夫政治—以万历朝“国本之争”为中心》 《明清史研究》 ?2017年第6期。
2.何孝荣撰《万历年间的“国本”之争》 《山东大学学报》1997年第4期。
3.林延清撰《李太后与“国本之争”》,载《东岳论丛》2008年第1期。
编辑: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
上一篇:山师大党委书记唐洲雁卸任山东社科院职务,两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