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锡指的是什么 它如何被赋予了篡逆的意涵
作者: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张珍瑜
非独家,非首发
实际上,九锡制度在中国由来已久。锡,在古代通“赐”字,根据《礼记》的记载,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:车马、衣服、乐县、朱户、纳陛、虎贲、斧钺、弓矢、秬鬯,并且执掌杀伐大权。一般情况下,当大臣或诸侯有极为特殊的功勋时,皇帝才会赏赐,代表了最高等级的礼遇。不过一般来说,这样贵重的赏赐,一般大臣都会辞谢,比如说东晋的桓温就没有接受。当然,如果仅仅是一种贵重的赏赐,九锡制度还不会和篡逆挂钩。
荣封九锡
到了从西汉到西晋,九锡赏赐屡屡出现,但不同的是,这时被赏赐的大臣已经不会拒绝了。比如说有名的王莽、曹操、孙权以及司马懿、司马昭,他们的接受可有着更深层的目的。看看接受以后,王莽被西汉授了九锡,建立新朝,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曹魏,孙权在东吴称帝,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,此后,南北朝、隋唐、后梁、北宋的历代皇帝都纷纷效仿。现在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原本代表了皇帝最高赏赐的一项礼仪,在后世变成了“谋逆”的代名词了吧。
曹操
其实,九锡在历史中代表的含义逐步发生了改变。在曹丕以后,九锡和禅让紧密的联系起来,让我们回到历史中,当一个权臣企图夺取政权的时候,效仿古代尧舜禹禅让的故事一般是最具有合法性的选择,所以从技术上看,封爵位和土地,赐了九锡,位极人臣,尤其是在一个王朝的末尾,这样的身份对于套用禅让制简直绝佳。曹操加九锡,建国称王,他的儿子完成朝代更迭,此后九锡在历史上的含义彻底转变了,从这个意义上讲,九锡成为权臣夺权不可缺少的环节。
其实,九锡制度已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古代皇权的发展状态。其实到了宋朝以后,权力不断向中央集中,据记载,宋朝整整一个朝代,只有两处写到加九锡,到明朝就更不用说了,只有明末的魏忠贤一人被阉党上奏请求加九锡。到了清朝,赏赐九锡彻底从史书的记载中消失了。
从大的历史趋势上来看,权力重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九锡的作用和数量。三国时期,帝王利用九锡来笼络其他势力,地方上忠君的观念也没有完全形成,即皇帝、诸侯和极大势力都可以被视作君王。九锡配合禅让制尤其社会土壤所在。然而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,儒学的三纲五常也从思想逐渐对“忠君”思想进行加固,所以九锡逐渐退出舞台,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。
参考资料
刘凯.九锡渊源考辨[J].中国史研究.2018,(1):35-56.
刘凯.九锡之变相:北魏九锡与太和十九年后政局[J].东岳论丛.2015,(10):49-57.
朱子彦.九锡制度与易代鼎革[J].文史哲.2005,(6):54-61.
欢迎朋友们订阅近代中国!
编辑: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胡一舟
上一篇: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城市与聚落的变迁
下一篇:没有了